閱讀是很多創業人快速獲得「前車之鑑」的方式。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是近年興起的創業方法論,由矽谷創業家艾瑞克.萊斯(Eric Ries)於2011年9月發表提出,其科學化的創業理論,省卻了這些年間創業人們花費在寫研究書的無數個夜晚,點明了創業人應具備的精神—創造價值。
對於有一定商業營運經驗的創業人來說,把過去量度成功的框框套用到一門新的專項是自然不過,但結果往往在未正式開業前已經把自己忙死。
艾瑞克書中分享的眾多嶄新工具中,除了「製造—檢驗—學習」循環及「最小可行性產品」,「創新會計術」也是一個其中沉悶但經得住科學驗證的方法,協助新創省時有效地量度成效。
創業最沉悶但最重要的一環必然是會計。一個項目,若果採用舊式的會計系統,呈現出來的項目是一盤沒有生命力的數字遊戲。透過一般財務報表並無法有效地將創業人願景及項目的可擴展性納入評估,艾瑞克提到在缺乏會計新思圍的情況下創業人難以實現任何目標,所以提出了提升會計執行力及效率的新方法。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新創必須要在新零售時代小步快跑,會計力要得跟上創新力的步伐。畢竟,時間對新創來說太寶貴,應多花時間思考如何擺脫成長期。
「"零"的重大意義」傳統會計系統及創新會計的鴻溝
創新會計是針對創業不斷試錯的過程,彈性及時地設定考量指標。看到這裏,如果你是希望學到如何評估新創專項的ROI,市場份額、金流和客流。很抱歉,以下內容跟傳統意義的會計一點關系都沒有。
繼續往下看的你,你會同意以下觀點嗎?
-
1.Facebook在2011年前是零收入的。
-
2.在麥當勞24小營業之前,他們的市場部是無法評估深宵時段的市場份額。
-
3.Youtube一直都是免訂閱制的,當Netflix 也是幾人共用訂閱時,Youtube訂閱制的金流和客流無法判斷。
在缺乏經驗數據的情況,我們不應急於預估生意規模。創新會計建議我們先從能夠反映階段成功的指標數據開始追蹤。
創新會計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把生意模式描畫成一條「價值鏈」,鏈由多個必要的業務環節組成,缺少一環整個生意將無法維持。
拿餐飲店做例子
餐飲店的業務環節包括採購食材,準備食材,準備菜單,開店提供堂食,行銷推廣,有餘力就兼做外送擴大接觸。假如客人欣賞,會額外獲得客人黏著度和口碑傳播。
簡單可分為1)廚師(生產), 2)服務員(營運) 和3)推廣(分銷) 三個業務環節。
術業有專攻,先排除老板有能力一人分飾三角的情況﹕
廚師的責任是做菜,我們相信食物質素高對業務成長生意是必要因素,所以廚師的目標是﹕
-
控制供應,以確保水準
-
買時宜的食材(頻次/數量)
-
菜單適時更換制造新鮮感
-
主動了解客人反饋,了解客人口味並精進技藝

服務員的責任是提供服務,我們相信貼心服務對業務成長是必要因素,所以服務員的目標是﹕
-
控制入座率
-
控制用餐時間
-
控制客戶投訴
-
提升客戶滿意度
推廣人員的責任是吸引客人,我們相信提供餐廳特色對業務成長是必要因素,所以服務員的目標是﹕
-
改善店內餐具/陳設/娛樂
-
邀請網紅試食
-
培養老客戶
-
提供外送餐點
把這個簡單的生意流程看懂並不難,難的是套用到你的生意。當開始對你的生意的進行描畫,你就能輕易把精力集中到你認為最重要的業務環節。而最重要的環節當然就最值得花錢去投資了。
繼續用餐飲店做例子﹕
走高端路線的餐廳認為找懂英語、得體和顏值高的服務員最能引領業務成長。預算留給人資和培訓。
早餐店最大的成功就是大家早上起來都吃他家的早餐,重點就放在控制售價和食物品質,尋求創新的就會增加營業時間,夜晚開放給客人聚會及賣些不同的餐飲。
因應業務不同的定位,決策者可更自由地把資源投資在相信的事。
「創新會計」透過簡易地將主觀性的「成長因素」跟客觀的「會計系統」卦勾,幫助決策者通過新創的各個專案投資,在為機構帶來新價值時,亦為團隊帶來實制可考量的成效依據。如新創內部同時孕育多個相似專案,決策人更可在相對公平和合理的環境比對成效,判斷專案的成功與失敗。在專項發展初期,這些數據亦為短期的成本預算提供參考。
創新會計實踐的三個層級
層級一、制定入門指標儀表板
新創團隊可採用指標儀表板隨時追蹤專項進度。入門的儀表板只需包括前期一些較容易反映成功的指標(如試用數、FB反應、追蹤數),目的是方便團隊判別專項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切忌在前期太花時間追蹤銷售指標。
層級二、制定進階指標儀表板
在確定好商業模式,及完成一系列可供評估的業務預設後,儀表板的作用助團隊追蹤完整的客戶體驗。此時,可以加入進階指標,如回購率、客戶維繫度及毛利。
層級三、制定財務指標儀表板
在層級一和層級二的基礎上正式業務試運,隨時間在指標儀表板更新財務數據,決策者可評估新創的發展潛力和新創價值的實際財務狀況。
創業實戰 四步制定入門指標儀表板
一、創業早期有意義的「指標數據」
要知道甚麼是有意義的指標其實就只有兩點﹕一是「簡單直接」,二是「可行」。
如果紀錄成效是為了讓自己按計劃執行一件事,儀表板追蹤的東西越簡單直接越有意義。一是你是養成了追蹤數字的習慣,二是令評估過程更容易聚焦在重要的事,並產生進一步的行動計劃。
例子:
第1週 向3位顧客詢問5條簡單關於服務期望的問題,供創業團隊了解用戶痛點及確認開發需求。
第2週 向5位顧客詢問5條...
第3週 向7位顧客詢問5條...
約兩個月後,你將會得到獲得一份有化表性(約100名受訪人)的客戶意見調查。或者,經過5週數據顯示,普遍第5條問題的回覆比較差,你可能在第6週改成問另一條問題。
二、理順思路
每項生意的情況不一,如果制定「指標數據」有困難,不妨來問自己4個問題﹕
- 我們有沒有按照我們所想像的計劃去實現創新?
- 我們實現計劃的方式跟之前有甚麼不同?
- 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有意識到任何創新/進步嗎?
- 在團隊層面,我們注入了甚麼不同的增長動力?
如果創新只是口號上的創新,而不是創造本質上的「新」,那頂多是創「異」,只不過是一些外在的會計形式作改動。除了會計系統,要帶動增長必需要確保制度上、流程上及技術上的改變。
三、製作儀表板
樸實無華,一個入門的指標儀表板長這樣﹕
簡單以IG網店做例子,利用一般的短網址工具(如PicSee,Bit.ly),可以看到流量追縱,這是一眾網店賣家都喜歡在「介紹」及「故事」置入不同商品短連結的原因。用戶數就需要網店所使用的CMS內容管理系統自帶會員系統或支援相關插件,如果沒有就要靠賣家用小工具(如excel)把買家從訂單管理系統管理系統識別出來了。
究竟是每個星期填寫還是一次寫好8星期,這點就加給團隊們自行決定了。
四、團隊檢討
養成追蹤數字的習慣是為了產生進一步的行動,從而改善流程。如﹕創業團隊的共識是「驗證產品定價是否適合定在NTD80」,他們的決定是先推出產品免費試用版,在第一個月的用戶平均收益是NTD0。團隊在增加產品功能同時調整定價,第三個月後,用戶平均收益可能是NTD100,可能是NTD20。無論最終定價是多少,這是創業團隊的必經過程。
小總結
創新會計不僅是各個團隊報告其進度並進行財務溝通的一種方式。對於評估一個或多項目,乃至整個企業的成長情況,也提供了系統數據化的藍本。而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將新創團隊的心和血整理成投資者能夠看讀的詞彙和責任框架,準確地展示出專案該有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更多「Lalamove創業學堂」內容請追蹤Lalamove Facebook專頁或Lalamove Taiwan官方部落格。
還沒使用過Lalamove嗎?點選下方優惠代碼立即使用!
使用說明:
1.新用戶首次下單輸入優惠碼享運費折抵$100元
2.運費金額需大於優惠卷金額才能進行運費折抵
延伸閱讀:
想了解Lalamove更多: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多加利用APP中「在線客服」功能
將由專業的客服人員立即為您提供協助!
客服時間:平日:08:00-21:00、週末及國定假日:08:00-2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