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創新」,先要從「創意人」說起。
甚麼是「創意人」?一般人會想到藝術、廣告或設計師這類右腦用得比較多的工種。從事創新企業們總是想用各種辦法「複製」創意,因為創新的成功往往是以創意作基石。有趣的是,生產創意本身並非一個邏輯的思考過程,而創意出身的團隊並不代表能解決創新企業面對的奇難雜症。
不同的創業精讀提出的了很多有用或無用、理論性或框架性的思考工具。但要穩妥地開始一個新創項目,是否意味我要先讀10本創業書藉,然後將理論照單全收的套到自己身上?現實是,團隊可以突然解散,忠實顧客會突然不再光顧,市場會突然出現恐慌。
與其說看書是獲得成功的捷徑,倒不如是為逆境做心理準備。你需要學習的,其實是從「危」中想出「機」的方法而已。
「創新」 就是從「危」中發現「機」並付諸行動的過程
所謂大道至簡,愈簡單的方法愈能夠令人保持專注。Ivey Business Journal文章The Psychology of Innovation認為,推動創新不合乎積極觀察身邊的三種現象﹕Paradox矛盾、Pain痛楚及Problems問題。其提到,觀察這三種現象,目的並不是為了要一勞永逸地終結它們。 例如你發現貨物的配送過程會出現損壞,你不需要發明一個100%安全可靠的配送流程,這樣成本會很高,也不實際。而要適應並紓緩這個現象。你搞清楚損壞是否常規性,人為還是環境因素比較能改善運送情況等等。只有順藉摸瓜,才能真正走出你的創新之路。
10個被忽略的「靈感之源」
以下是三種現象的日常例子﹕
1.垃圾堆裏的便條紙 - 腦力激盪後的被放棄採納的創意,承載了團隊付出的汗水和時間,但事後往往被人棄如糟粕。服裝設計師喜歡到二手市場尋寶,原因是他們嘗試在過氣的潮流中萃取元素加入屬於他的的作品,併發出個人風格。以創意維生的人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必需經歷舊瓶新裝的過程。相信你一定聽說過「點子都是偷來的」這個概念。那從新查看過去的計劃書或產品設計圖,並抽取有用部分,也可以混搭出全新的想法。
1979年史蒂夫·賈伯斯帶著他的開發團隊來到Xerox施樂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就是從檔案庫裏找到封麈的GUI(圖形用戶界面)技術,及後在1983推出蘋果的第一台桌機。事實證明,從智識及產品廢堆中找靈感的行為是不應被看低及嘲笑,因為那些智識和產品的短暫存在就是創新可能性的最大證明。只要將它們搬到一種嶄新的情境就會創造出另一種結果。這就是為甚麼創新能夠跨越項目、行業和時間的界限。
2.挫敗 - 挫敗感能很好的推動人們從事創新。第一種情況是在產生挫敗感的環境內思考創新,第二種是跳到另一個新環境,不落俗套,進行開放式的創新。
能夠擁抱挫敗的人,都能夠從新視野觀察事物,在逆境當中展現其創新的能力和才華。發現壓電性(這是石英錶的動力原理)的瑞士科學家深信這項發現能為制錶工藝帶來突破性發展。但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瑞士錶匠來說,脫離機械結構的錶芯無疑是天方夜談,科學家毅然出走日本並在1969年協助日本精工率先制造出世界第一款石英錶。
所以,面對團隊內主動提出創新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過分強調職級和政治正確,因為不必要的挫敗感會消滅掉了創意種子,為團隊士氣帶來嚴重打擊。最終,你的團隊就會成為別人家的團隊。
3.被拒絕 - 方案書能夠得到創投的拒絕其實是相當幸運的事。知恥近乎勇,每次被拒絕,心理上你會經歷四個階段﹕
1.被拒絕Rejection
2.心理反彈Rebound
增強Reinforcement
再主張Reassertion
每一次的被拒絕,都會成為創業者的助力,激起血液中那團追夢魂,並為心中的想法尋覓下一個發光發熱的舞台。沒有勇氣面對這四個階段的人,將永遠在成功前的最後一段路回頭。要正視被拒絕的失落感,應採取客觀,同理及求真的態度,反思自己的表現,並作出改善檢討,靜待下一次機會來臨。
Steven Sasson是攝影器材公司柯達的工程師,在1975年,他拿著他的創新發明 - 世上第一台數碼相機向管理部門提案時,以發明損害公司利益為由遭到無理開除。
據媒體報導,當時管理層的反應是﹕「這很逗(cute),但請你不要再向任何人提案。」面對無情之人,Steven果斷離開柯達,最終憑著自豪的發明改變了全球的攝影界。利字當頭的柯達最終如何?在市場壓力下不得不增設了數碼相機的產品線,不過為時已晚,終在2012年申請破產。
4.「反動」份子 - 在完整用戶體驗的末端,永遠會有這麼一個同學覺得體驗有bug,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該同學比其他人容易察覺出產品用戶體驗與市場期望的落差。他提出問題時並不一定有答案,亦不需要有,他很少考慮過去,但願意直面未來的挑戰。這就是反動份子的作用,正面樂觀地替團隊無視一下現實的局限性。不過,如果他們被逼順著老板的思路走,就會變成了制度裏的囚犯。
在電影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內,有一位因為害怕重投社會的長期囚犯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囚友Red感慨道﹕
「獄牆其實滿有趣的。剛進來時,望而生厭。慢慢就習慣了。蹲得夠久,你就不能再失去它們。」
要與特立獨行的同學合作,應當給予空間及支持,讓他們不斷作新嘗試,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越來越多西方軍隊懂得重視「反動」分子在高度制度化的機構內的角色,例如當高級軍官的命令無法跟當地局勢接軌時,中低階軍官可以違抗命令採取湊合行動(Improvisation)而不被軍法責難。此類逾矩的行動事後往往會被整理出現在軍校的戰術範例教材。
5.「過份」的目標 - 史蒂夫·賈伯斯曾經說過﹕「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原文語釋﹕在宇宙間留下凹痕),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創業精神就是源於對客觀環境的不滿而砥礪出來的信念。創業人要有不甘平凡的志氣。所有不可能的目標在被實現前都是空中樓閣一般,上世紀末的人們無法想像人類可以在空中遨翔。航空事業興起後,要乘坐飛機橫渡大西洋是件很昂貴的的事,正值二戰完結,百廢待興,軍用的噴射引用到民航飛機,從此世界變得更細了。所以我們現在觀諸Google無人駕駛、Amazon無人商店,生意人眼中看來是奇技淫巧的,可能在十年後回顧也會慨嘆當初的短視。
領導者的必要特質就是對目標有清晰構想,為團隊打破公司內部的制度監獄,或任用那個能夠帶領大家「逃獄」的員工,然後把身段放下站旁邊打氣便可。自限框架的事只會磨滅團隊的意志。
6.客戶的冷嘲熱諷 - 如果你的項目不乏這樣的客戶,恭喜你,因為碰壁的次數將會比別人多,修正的進度會比別人快。要讓新創不斷成長,我們必需持續地向滿足客戶。會投訴的客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需積極地與客戶溝通,只有在替他們解難時展現出同理心及耐性,明白他們的痛點,才能從他們身上獲得更多幫助企業成長的真知灼見。創新是上下一心的事,要相信真誠待人會獲得回報。
Zappos是一家在亞馬遜上賣鞋的網店。對很多美國人來說,Zappos是「那一家」在亞馬遜上賣鞋的網店,曾經在2007年創造出8億的年度銷售額。創辦人名字是Tony Hsieh,謝家華。這名美藉華裔創辨人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成功﹕「Zappos是一家做客戶服務的公司,恰巧我們賣鞋而已。」對他們來說,成功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無數次盡心處理客人問題,在相熟客人過世後送上慰問之花,及與客人聊天說笑。這些窩心小舉動或許不明所以,但Zappos的客戶服務是世界級的,內部規定,必需在鈴聲響後1分鐘內回覆客人,即使其客服中心平均每分鐘要接5通電話。從Zappos的例子我們學到,將客戶維戶做到極致時回報是十分豐厚的﹕他們75%的訂單來自回購單。
7.多元的環境 - LGBT族群會以彩虹作旗幟,是因為彩虹七色本身就代表差異性的存在,然而卻能和諧地譜出世上獨無二的美。一個包容多元的團隊,大家可以在和諧的氛圍下工作,每個人都會在互信及互重的環境中作出貢獻。在《哈佛商業評論》文章 -"Building an Innovation Factory"中這樣解釋多元性和創意,「帶同你的想法離開單元的同溫層(commonplace),來到陌生的環境,這就是強而有力的創意。」
人類是追求同質性的動物,多樣性會為我們的心理帶來混亂感。這是為甚麼我們在和外國人溝通及相處時會感到緊張。只要我們習慣多元的工作環境,享受著差異性帶來的衝擊和靈感,我們就能夠推動出跨越地域及文化界限的創新。
作家和藝術家會「旅居」來保持對世界的敏感度。Google Facebook 這類靠創新為生的企業會推行「創新日」,目的是讓平日互不交集的員工能共聚一堂,透過遊戲活動,啟發出跨學科的新思維。很多新創公司亦有刻意地組成他們的小「聯合國」,讓企業內部的思維能夠更有活力。「代溝」對於某些大公司是一個嶄新動力,萬事達MasterCard會讓年輕的專業人員為年長的員工提供「社交媒體反向指導」,年青人和企業資深員工交換想法,目的也是為了讓資深員工離開舒適區及讓年輕人能獲得寶貴經驗。
8.科學化實證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做科學實驗的原則也就是做「成長駭客」的思維。想法要快速進入市場,驗證,然後成功。失敗的想法更要快速被取締。用做實驗的心態對待你的項目營運數據,在創新業務中,盡可能快速及廉價地失敗。在網誌「創新會計術」有提到新創前期如何有系統地量度及評估指標數據,為成功和失敗定義,並利用客觀數據決定去留,這就是新創決策人應具備的心態。
藝術圈裏有一句話﹕「繪畫和作畫最多的區別在於畫家比一般人會畫畫的人懂得炮制失敗。」畫家會不斷重覆投入失敗過的風格,並醉心發掘一幅作品能夠成功的原因。創作本來就不是一個邏輯的創造過程,並沒有功過格。
9.借用技術 - 創新不定要發明,自己的不一定比別人好。就像戴森Dyson的吸麈器的真空專利就是源自於油漆工廠的大型氣旋裝置,在油漆生產過程中用作分離油漆粒子。德國公司擅於尋找新技術以及從其他行業和部門中收購現有的技術,從而為他們的新產品提供技術優勢。
借用技術能夠為企業帶來變革和創新的強大動力。養成技術考察習慣和引進外國的相關科技能使企業在自身領域保持先發優勢。然後先發優勢可以為你帶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2015年的其中一個全球觸目的眾籌項目,就是一個採用激光技術的刮鬍刀Skarp Razor,該項目最終在第一次眾籌就籌得400萬美元。
10.智識轉移和商業聚會(Networking) - 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只把自己所學留給自己不與別人交流,他所學的智識只會慢慢變得過時而白白浪費當初學習的時間。所謂教學相長,在商業聚會中,每個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這樣的氣氛能夠讓每個人都能更有效地接收商業社會每一行業的重要資訊,並加深自己對本行的認知。將行業A的想法應用到行業B,這就是新想法。像Google Facebook這些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智庫,把自己的內部研究分享給公眾,讓更多人可以參與這個開放式的創新過程。Google Trend、Think with Google 和 Facebook Research都有很多有趣的文章創路上的同行者。所以,我們不是要保有一夥發明家的心,而是要有承先啟後的熱誠,讓世界可以出現更多改善人類生活的創新想法。
小總結
創新代表人類進步的無限可能性,以上十個靈感來源使尋求創新的步履變得有迹可循,亦實際地揭示了創業人應培養自己的眼界和心量,除了忍受「矛盾」、「痛楚」及「問題」帶來的精神壓力,創業人別無選擇,唯一出路就是保持客觀,並且有系統地在「危急」中參透出「機遇」。
更多「Lalamove創業學堂」內容請追蹤Lalamove Facebook專頁或Lalamove Taiwan官方部落格。
還沒使用過Lalamove嗎?點選下方新用戶首次優惠代碼立即使用!
使用說明:
1.新用戶首次下單輸入優惠碼享運費折抵$100元
2.運費金額需大於優惠卷金額才能進行運費折抵
延伸閱讀:
想了解Lalamove更多: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多加利用APP中「在線客服」功能
將由專業的客服人員立即為您提供協助!
客服時間:平日:08:00-21:00、週末及國定假日:08:00-2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