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出不一樣的產品,我們就要擁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為甚麼同一種日常生活問題,我們會跟有創新力的人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這可能和我們採用的思考方式有關。
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將生活上諸多難題訴諸人的需求,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個方法的提倡者David Kelley是美國知名設計公司IDEO的創辦人。他在擔任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Standford d.school)的院長時,就把他過去運用設計思考解決問題的經驗總結成一套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的理論。在這個著重「用戶體驗」的年代,所有公司都急需一個可以幫助持續改善服務品質的流程。「設計思考」可以說帶領很多知名品牌如星巴克及巢雀等找到出路。
「設計思考」分為簡單的5個步驟﹕
展現同理(Emphathize)→定義需求(Define)→創意構思(Ideate)→原型實現(Prototype)→實際測試(Test)
第一步、同理心思考/換位思考
「己有所欲,先施於人」。我們是消費者,同時我們都是價值創造者。換位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潛在用戶的處境。透過與他們接觸,我們可以利用訪談、觀察和展示了解到他們面對日常的生活是如何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
第二步、清晰定義潛在需求
洞見需要經過細心觀察和思考才能被覺察。在第一步與潛在用戶的接觸。我們會獲取很多零零碎碎的資訊,這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資訊整理成一句簡短的描述。如﹕「使用者他希望透過手工咖啡,來緩解一下工作壓力。」
第三步、運用直覺思考發想大量解決方案
將團隊的腦力專注在「使用者他希望透過手工咖啡,來緩解一下工作壓力。」這句描述上。然後盡可能地打破慣性思維想出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法。
第四步、創意的實踐階段
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概念,就是用最少的成本製作可供快速測試的設計。原型通常是由簡略的草圖呈現(成本低且方便迅速修正),經過溝通討論後不斷修正,進而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第五步、創意的實踐階段
透過測試去重新檢視團隊的原型或解決方案,是否真正的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可利用這階段的反饋,來進行品質提升。
小總結
「設計思考」並不是為了提供一步到位的業務反思過程。成功走完五步的設計是不是就代表大功告成?不。因為使用者的需求會除科技、生活體驗、市場新產品影響。一件能持續地經得住這五步的設計,才是這個市場需要的設計。
更多「Lalamove創業學堂」內容請追蹤Lalamove Facebook專頁或Lalamove Taiwan官方部落格。
還沒使用過Lalamove服務嗎?點擊下方圖示立即下載
首次使用優惠代碼送給你,一帳號限用一次喲 !
使用說明:
1.新用戶首次下單輸入優惠碼享運費折抵$100元
2.運費金額需大於優惠卷金額才能進行運費折抵
延伸閱讀:
想了解Lalamove更多: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多加利用APP中「在線客服」功能
將由專業的客服人員立即為您提供協助!
客服時間:平日:08:00-21:00、週末及國定假日:08:00-2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