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選擇您的語言首選項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Lala印象-希望的代表:執行長Stanley】


    Lalamove啦啦快送台灣區的大家長,管理平台一切經營策略與方向,

    對外Stanley重視與平台用戶的關係維繫,

    總是盡力提供絕佳的快送服務品質滿足用戶的快送需求,

    對內Stanley照顧員工在職場上的工作狀況,

    協助開發員工工作潛力,打造公司良好的工作士氣與環境,

    期望將Lalamove共享經濟理念發揚光大,提倡資源再造,

    提升社會大眾更佳的生活品質。

     

    Image uploaded from iOS.jpg

     

    EasyVan自2013年底於香港創立後,即開始以全球性專業物流平台Lalamove品牌於東南亞建
     
    立服務分點,基於共享經濟而起的Lalamove將快送服務漸漸推廣至亞洲國家,期望透過「將
     
    車輛資源做更有效分配」的理念改善當地物流產業,增加就業市場的活絡,促進資源利用的流
     
    動性。

    Stanley眼見台灣傳統物流產業趨近飽和,轉而洞察到台灣電商市場發展的新契機,以及快送
     
    市場的強大需求,在市場、技術、人才與資金皆到位的情形下,在2015年初引進Lalamove至
     
    台灣設立分點。公司至今創立兩年多,在司機夥伴和平台用戶數上都以穩定成長的幅度持續擴
     
    大,對於公司未來期許和經營方針,執行長Stanley有個人獨特見解和分析。

    以下是與Stanley訪談的問答摘要,快一同來看看Stanley當初創立Lalamove的初衷,還有他
     
    如何剖析觀察台灣物流產業現狀吧:

     

    蜂鳥小編問(以下簡稱問):

    請問當初想要在台灣設立Lalamove分點的原因是什麼?是看到什麼樣的市場機會嗎?

    Stanley答(以下簡稱答):

    這跟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有些許關係。我之前任職於Foodpanda,一個美食外送的媒合平台。

    他們是跟比較高檔、單價比較高的餐廳配合,也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團隊來做配送,不過雖然市

    場和需求都很大,但經營成本非常高,因為他們必須自己養物流團隊,而餐飲的尖峰時間只有

    中午和晚餐的一到兩個小時,所以一天如果請外送人員十個小時,最後只有做四個小時的事,

    剩下六個小時就浪費掉了。隨著餐飲對於快送的需求愈來愈多,非餐飲的產業開始有了類似的

    需要,比如食材生鮮、客製化商品或是器材設備,他們也想要請Foodpanda配送,但當時規

    定是要在平台上能夠訂購的餐點才能送,所以這些店家都無法配合,也沒辦法解套,傳統物流

    快遞當時也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後來也是我工作得有些安逸(偷笑了一下),想要找些新的

    事情來挑戰,剛好那時候接觸到Lalamove,發現Lalamove這樣的即時快遞模式就是上述那

    些問題的唯一解決管道。而且我認為未來Lalamove不只是做機車快遞或是貨車快遞基本上

    是任何人任何東西都可以做配送,將來從台北坐高鐵到高雄,我也可以順便送貨物,也許無人

    機之後也可以送貨物,甚至飛機、直升機或船都可以媒合幫忙送貨,讓平台發揮中間者的角

    色,快送的需求是世界各地都有的,將來只會愈來愈大,因此我覺得必須進入這個市場做做

    看。(小編os:覺得執行長真的很有遠見耶~)

     

    問:

    雖然行動網路普及和懶人經濟的興起造就了快送需求,但實際經營兩年多之後,Stanley是否

    發現這樣的一個新商業模式有符合當初你的預期?

    答:

    其實台灣民眾對於平台的概念還不太成熟,容易把我們當成傳統快遞看待,有些人還是不習慣

    (甚至還不敢相信)我們這種快送的模式。台灣物流產業相較東南亞,發展得十分成熟,所以

    很多家要做的時候就會變成價格競爭,配送速度相對變得緩慢。曾經有個統計說台灣一天有一

    百萬個貨件在寄送,但只有一萬個人投入在這個市場,所以即時配送在沒有突破性的商業模式

    之前是無法達成的。(小編加問:所以你就決定透過Lalamvoe讓市場逐漸適應即時快送的模

    式嗎?)對,沒錯,而且現在愈來愈需要從實體的門市導到線上,這時就需要透過物流業的革

    新才能迅速完成O2O的導入,也造就Lalamove發展的潛在機會。

     

    問:

    能不能舉出因為共享經濟的發揮,實際幫助到他人的例子?

    答:

    其實我一開始都有說共享經濟不會太共享,每一個共享經濟在一開始的階段一定是要讓人家能

    夠把這份工作當成全職在做,增加平均所得,等到一定密集度和數量達到之後,才能成為共享

    經濟。滿令我感動的是遇到很多司機夥伴私下跑來跟我說謝謝,說他們只要利用下班時間或是

    順道拜訪客戶的路上都能接個訂單,在失業或是轉職時候,Lalamove都能讓司機夥伴保有一

    定的收入,維繫家庭日常開銷。(小編加問:執行長會認為現在的共享經濟是調整後的運作模

    式嗎?還是理想模式?)要達到完全共享,自由接單、自由下單的狀況,誠如剛剛說的,這需

    要一段長時間,所以目前公司還在朝這方向穩定發展中。

     

    問:

    共享經濟有時會和環保議題有所關連,像是德國政府近期在推動carsharing的服務,BMW等

    汽車大廠都紛紛投入,提供車輛給carsharing使用,你覺得Lalamove的共享經濟也是和環保

    有所關係嗎?

    答:

    我認為所有的共享經濟都和環保有關,因為共享經濟就是利用閒置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

    真的要利用共享經濟做出有效果的環保,那平台本身的規模要先起來才有效,等將來平台成

    長一定程度後,公司也是會主動響應環保活動,一同增強環保的效應。

     

    「真的很常聽到司機夥伴感謝我們為他們每月增加三到五萬的收入,

    而用戶也時常給予我們使用服務的正面評價,

    所以說感動的事情來自四面八方,用戶端和司機夥伴端都是能量的來源。」

     

    問:

    在創辦Lalamove台灣區的過程中,有沒有令你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情?

    答:

    這真的太多了!比如一開始團隊加我只有三個人,那時候真的篳路藍縷,連App都還沒上線,

    所以必須要去校園或街頭拉人問要不要加入我們的車隊,雖然當時非常累,卻也是我最有成就

    感的一段時間。每天都可以看見目標被一一突破,後來App上線後將司機夥伴導入至平台上,

    辦了一個類似記者會的發表會,那時現場有兩百多位司機夥伴和我們一起見證平台上線的瞬

    間,真的是很感動熱血的時刻。後期也真的很常聽到司機夥伴感謝我們為他們每月增加三到五

    萬的收入,而用戶也時常給予我們使用服務的正面評價,所以說感動的事情來自四面八方,用

    戶端和司機夥伴端都是能量的來源。

     

    問:

    平時朝夕相處的員工有時不只是同事,可能更像家人或是朋友。請問你最看重員工的何種特

    質,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你會如何給予幫助呢?

    答:

    不只是我,整個Lalamove在global對於員工都是四個特點的要求,第一個是「謙卑」,你永

    遠都是把團隊擺在前面,第二個就是「毅力」,目標訂出來你是要想辦法去達成它的,第三個

    「執行力」,如果你有目標但是不能執行,那其實就是沒有意義,最後一個就是「熱情」

    你一定要對自己工作有熱情,對公司有熱情,你才會有動力維持下去工作。新創公司很多時候

    你不能複製現有的狀態去做,你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性或挫折,所以只有熱情能夠支撐你。那我

    個人對於團隊,不管是正職或是實習生,都希望他們去想「如果這家公司是你經營的,你會怎

    麼做?」,所以接下來做的每件事是從整個公司團隊為出發點的,而不是公司叫你做什麼你就

    做什麼(篤定的語氣),應該是你也認同這件事,所以我們決定這樣做。當員工遭遇挫折時我

    會協助確定執行的方向是對的,看看問題出在哪邊。員工對我來說就是家人,因為有他們的每

    天晚上在辦公室又累又搞笑發瘋的陪伴,公司至今才能茁壯今天的成就。

     

    問:

    最後想請問Stanley對於Lalamove未來的想像或是憧憬是什麼?

    答:

    其實這有很多可能,我一開始聽到Lalamove就是媒合寄送東西,再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一下,

    也許之後會演變到任何車種,不管是腳踏車、轎車、飛機或船等交通工具都會導入在這個平台

    裡,甚至要送東西到外太空也可以(小編os:這也太酷了!)總而言之,平台就會變得非常多

    元化。(小編加問:Lalamove現在負責最後一哩路的部分,你認為之後Lalamove的角色有

    可能在物流供應鏈上有所變動嗎?)最近一兩年的重點都還是會在最後一哩路的配送(市區配

    送),之後更一步可能會變成集貨模式配送,因為傳統集貨的轉運站要六小時,但我們是共享

    模式,所以會用系統機制媒合到距離最近的司機,不用經過中間轉運站,只需要變換車種。我

    們目前的估計可以做到三到四小時的配送,到下一階段的跨區配送,剛開始可能會跟傳統物流

    業者配合,由他們分流貨品,到市區後再由我們司機夥伴配送。日後未來有我們自己的跨區服

    務模式也不一定。

     


     

    與執行長近距離訪談,可以發現Stanley其實很好親近,不僅對公司有著詳盡規劃,對公司

    上下員工、司機夥伴和用戶都相當重視,從他身上小編看見堅持夢想的毅力,在職場上勇於

    天馬行空並非壞事,重點是我們必須堅持且持之以恆,猶如Lalamove對公司員工秉持的四

    項特質,在新創產業,我們需要的是更偉大的實踐力和團隊能量。

     

    接下來將陸續分享其他部門職員的訪談摘要,他們分別代表了公司革新精進、創新創意與責任

    熱血的元素特色,不論是從個人角度去分享對於公司的印象,或是從部門角度出發看待工作環

    境,都能從中探得每位員工獨一無二的工作格調,藉由他們的格調呈現,逐漸形塑Lalamove

    充滿活力、不畏挑戰與勇往直前的品牌能量。

     

    還沒使用過Lalamove嗎?

    點選下方優惠代碼立即使用!

    馬上下單

     

    延伸閱讀:

     

    想了解Lalamove更多:

    點我看 Lalamove啦啦快送官方粉絲團

    點我看 Lalamove啦啦快送官網

    點我看 Lalamove啦啦快送企業客戶成功案例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撥打Lalamove客服專線:02-2749-5155

    客服時間:平日:07:00-21:00、週末及國定假日:08:00-20:00

     

     

     

    分享到

    Lalamove Taiwan Taipei

    評論

    最近的帖子

    【202104夥伴晉升】Lalamove菁英、新星夥伴名單公布
    四月 10, 2021
    2021白色情人節禮物怎麼挑?該送什麼花?一次告訴你!
    三月 11, 2021
    【202103夥伴晉升】Lalamove菁英、新星夥伴名單公布
    三月 10, 2021
    個人倉儲租用,展現魔術大空間!
    三月 9, 2021
    如何成為外送員教學文
    二月 26, 2021

    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