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等客人打電話嗌外賣? 餐廳係時候尋求革新!

香港食客使用習慣悄然改變
「午餐A、飯、紅湯、凍檸茶,xx大廈15樓1501」
以前嗌外賣,打個電話去餐廳,同樓面阿姐/阿哥講清楚你個餐揀啲咩,送餐地址。有時餐廳好吵,返緊唔方便大聲講電話,最後落錯單/送錯地址等好耐,體驗麻麻啲,總有啲嗌外賣陰影。
互聯網應用發達 上網落單人數年年升
後來有手機app,照住電子餐單揀實冇錯,地址由食客手動輸入,實冇錯啦!
然而這個用戶習慣的改變,是如何悄然發生的,未來5年又將如何發展?無論從事餐飲抑或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朋友,都不可不知!
以美國為例,5 年前電話訂單的數量遠遠超過網上訂單,調查顯示於 2009 年 5 月份至2010年 5 月份,美國共有 14 億個電話訂單,而網上訂單僅得 4 億個。不過,兩者的距離漸漸收窄,詳情可見下表:

美國餐飲 O2O 外賣網站 GrubHub Seamless 數據
雖然 GrubHub Seamless 是美國外賣訂購網站市場的最早以及最主要玩家,但它亦面臨著不同競爭者的夾擊。譬如 Uber 推出的 UberEats,就以 Uber 靚車提供優質外賣服務;Postmates 則承諾一小時內必定送到家宅的外賣服務。 NPD 預期兩者加上其他潛在競爭者加起來的訂單營業額將於 2016 年達到 16 億,而 GrubHub Seamless 則佔 26 億。
香港具體情況有所區別 外賣平台最啱中小企?
以往很多評論認為,香港不利外賣平台的發展,最大原因是香港物流成本高,約 30 至 40 元,估計訂餐金額要 100 元或以上才保得住盈利空間;相比內地,物流成本只要約 10 元人民幣,訂餐超過 30 元人民幣已有利潤,這差距確實令兩地外賣市場發展速度有明顯差別。
不過,一些國際品牌卻看到另一生機,香港餐廳選擇多,人口密度非常高,食物由離開餐廳至送到客人手上需時不多。在其他地區,外賣員多用電單車或單車送餐,「步兵」外賣員可謂香港首創。

中小企借助共享資源 加盟外賣平台將美食送達
這對中小型餐廳而言有不少好處,以往不少餐廳基於外賣人手成本高、及訂單難預測,不設外賣服務。現在外賣 Apps 可解決該問題,較遠的客戶也可在短時間內收到外賣,幫助餐廳有效率地開拓新客源。而使用軟件不但幫助接單,更可用作分析外賣數據,可幫助餐廳預測,作出更準確的材料訂購及準備,亦可接收客戶意見作出回應及改善。

同時,餐廳也可因應需求 ,如午市太忙作實時餐牌改動、例如停售某食物,負責人可以靈活控制,令外賣流程更順暢。而且由於競爭大,這些平台都落力賣廣告,亦會安排高峰時段免運費,或者提供優惠碼,變相是免運費,吸引不少消費者一試。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香港人需減少外出,餐廳一度禁止堂食,在此基礎上大大增加外賣需求的增長導致送貨員、出餐、餐廳樓面對外賣訂單的出餐質素等都有更高要求,不少傳統餐廳亦因此加盟外賣平台。

善用社交媒體+物流平台 多管齊下發展外賣業務
香港不同國家菜式選擇眾多,餐點對溫度和外送時的穩定程度可能有懸殊要求,一如上文分析,不少食物在外賣平台售價都比起餐廳堂食要貴,無可否認因此流失一部分用戶。一些以中高價出售外賣特供多人套餐的食物種類,如火鍋、盆菜、燒肉、壽司、high tea、手作蛋糕等,在2020年起除加盟第三方平台,更透過不同平台宣傳其外賣餐飲,購買這些餐點將由餐廳免費提供送貨服務。
餐廳與物流平台合作,其實已將其物流費用包括於餐點內,然而外賣可以降低堂食服務成本,第三方物流價格亦遠遠低於自營車隊和安排專門的外賣人手/司機,資源共享達到雙(多)贏,可謂未來的必然趨勢。餐廳甚至可以騰出樓面人手專門照顧外賣訂單,為食客提供更好的外賣體驗。
資料來源:
unwire.pro
smelab.com.hk

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餐廳亦在facebook專頁、instagram、網頁等加強宣傳推廣,亦有不少餐廳接受WhatsApp落單外賣自取⋯⋯數碼轉型已無聲無息地已發生作用。如果您正經營餐廳食肆,是時候為您的餐廳作轉型打算,尋求外賣業務的發展或擴張,譬如與第三方物流合作,解決送餐人手的安排。
為您的餐廳尋找送餐Partner?拿拿聲Call Lalamove